淺層放療SRT(superficial radiation therapy)如何應用在蟹足腫的治療上?

目錄» 淺層放療SRT的優點 » 淺層放療SRT搭配手術治療蟹足腫 » 各項蟹足腫治療差異 » 維醫診所蟹足腫放療的流程 » 放射治療(SRT)常見問題 » |
淺層放療SRT(superficial radiation therapy)可以理解為淺層的放射線治療,透過低劑量的X射線破壞纖維母細胞的異常增生,從而抑制蟹足腫疤痕的產生,並同時具有消炎、止癢的功能,因為劑量非常的小而淺,並不會對深部器官造成傷害,也因為是針對固定面積來做照射,不會導致皮膚有大面積的損傷及色素脫失。
1.降低復發:傳統手術後,蟹足腫復發率高達70-90%,而照射SRT可將復發率降至10%以下。研究顯示,術後8-24小時內接受SRT效果最佳。
2.副作用小:低能量射線只作用於皮膚表層下的毫米(mm),對深層組織幾乎沒有影響。
3.快速治療:每次治療僅需數分鐘,無需住院,療程更有效率。
4.範圍廣泛:適用於各種不同部位,對於復發風險高和對傳統療法無效的患者特別有效。
5.提升品質:降低復發機率後,患者不需重複接受侵入性治療,改善其外觀與症狀,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。
手術切除是主流的蟹足腫治療方法,好處是可即時將蟹足腫組織完全切除。但蟹足腫復發率高,手術造成的傷口容易令疤痕再次增生。因此,維醫診所提倡蟹足腫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後同時配合淺層放射治療(superficial raditaion therapy),從而減低復發風險。
哪些蟹足腫患者適合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?
大多數蟹足腫患者都適合接受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。但假使蟹足腫範圍很大(例如全身性的蟹足腫),或患處沒有足夠鬆動的皮膚縫合傷口,未必適合進行手術治療,可直接進行分段式的淺層放療,另外,一些病情較輕微的蟹足腫患者亦未必需要手術切除,也可以直接進行淺層放療來抑制活性搭配其他治療療程(例如RIS複合性治雷射治療+CITI)。


1.事前評估:由診所中專業的蟹足腫治療醫師醫生會進行評估,以確立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放射治療(SRT)或其他輔助治療(照光、手術切除)。
2.療程計畫:放射治療前,專業的蟹足腫治療醫師及放射科醫生合作,確認治療範圍並計算目標治療劑量,以確保治療精準有效且安全。
3.進行治療:放射治療需要在切除手術後8小時內進行。療程一般需要連續四日。治療時,患者會舒適地躺在治療台上,並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執行,治療通常時間約 為15到30分鐘,實際時間會根據患者情況和治療計劃有所變動。患者治療後即可離開,無需住院。與其他放射治療一樣,患者在治療期間不會感到任何不適。
4.覆診監測:完成治療後,患者需定期覆診以監測蟹足腫之情形,視情況持續治療。
1. 蟹足腫放射治療有甚麼副作用?
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可能出現一些與皮膚相關的副作用,包括治療部位出現類似曬傷等紅斑期症狀,和出現色素沉積,但大多輕微並會逐漸恢復正常慢慢淡化。
2. 蟹足腫放射治療會增加致癌風險嗎?
放射治療本身就尚存些許致癌風險,但由於蟹足腫治療使用的放射線劑量相對較低許多,因此致癌風險相當低,不會高於一般X光檢查或電腦掃描。
3. 蟹足腫放射治療的效果如何?
蟹足腫切除手術配合放射治療能顯著降低蟹足腫復發率。據研究資料顯示,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,能將蟹足腫復發率大幅降低至10%以下。
4. 蟹足腫放射治療後有甚麼需要注意?
接受放射治療後,患者需注意皮膚護理、定期回診、避免新的傷口產生,並保持身心健康,以降低蟹足腫復發或新生風險。
5. 可以不要手術單純照SRT嗎
蟹足腫放射治療的原理是透過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,減低疤痕增生的風險,通常與手術切除結合使用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手術切除是接受放射治療前必要的步驟,但有某些例外,像是全身性蟹足腫的患者,面積太大不好做切除手術,就可以靠分段式SRT來讓蟹足腫慢慢萎縮,避免造成大量傷口的不適感,可相對的治療時間會相對拉長許多!